米凯兰杰利 – 贝多芬: 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公司:Praga Digitals
发布:2021-11-23
规格:9首
流派:古典
专辑介绍:
《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 32) 被贝多芬缩短成两个乐章。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加进了对位手法,二章用了变奏曲,是他后期的创作风格。并且两乐章形成尖锐的对比。一乐章是有如狂风骤雨般的激烈与紧缩起来的紧张感,二章则是将精神解放,并高扬于无穷无尽的世界中。贝多芬周围的人不停的提出对于第三乐章的询问。据说贝多芬对于辛德勒所提出的询问,只回答了一句话,“因为时间不够”而已。这句话很可能是贝多芬故意开的玩笑,其实如果我们在这一乐曲的变奏曲乐章的最后,恍恍惚惚的看到精神飘渺浮升于遥远的天空时,我们就不得不深切地感到这部奏鸣曲已没有任何值得加上去的东西了。
德彪西于1905 年和1907 年创作的钢琴套曲《意象集》(Images) 第一和第二集完全奠定了印象主义钢琴风格的基础。它们在音乐表现上与偏重画面形象的《版画集》相比更为抽象。1905年,当德彪西完成了第一集后,便自信地对出版商说:“我确信本曲能在舒曼的左侧、肖邦的右侧占有一席地位。”德彪西在《意象集》这两集套曲中创造了全新的和声语言,揭示了崭新的音响世界。
录制时间:
伦敦,1961年5月12日(1,2);
普拉加,斯梅塔纳大厅,1957年5月29日(3至5);
伦敦,1957年3月4日(6至9)。
艺术家介绍:
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凯兰杰利(Arturo·Benedetti·Michelangeli 1920-1995),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世界著名的意大利钢琴大师。米凯兰杰利生于意大利巴雷西亚。10岁那年,小阿图罗进入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师从李斯特门生陶西格的弟子安佛西,这位杰出的女教师不仅在技巧上对阿图罗严格训练,更重要的是把意大利钢琴传统中最精华和独特的精雕细琢的细节处理,清澈明净而又变换多端的音色等都传授给阿图罗。1948年在卡内基大厅首次亮相,获得了潮水般的好评。
50年代到70年代是米凯兰杰里演奏生涯中的黄金时期,他的很多著名的音乐会和录音都出自这个时期。从60年代起他开始办学,他的学生中包括有波利尼、阿格里奇等等日后世界级的钢琴大师。米凯兰杰利教学从不收取学费,还经常用自己的音乐会收入资助学生,他认为对于具备音乐天才的人来说,“学习音乐是他们的权利。”六十年代末米凯兰杰利移居瑞士卢加诺,直到1995年去世。
指挥家简介:
瓦茨拉夫·斯梅塔切克 (Václav Smetáček,1906年-1986年) 捷克指挥家、作曲家和双簧管演奏家。作为布拉格交响乐团的指挥,他做出了一些创新。他用20世纪的音乐和大型声乐交响乐作品 (包括雷夏、莫扎特、切鲁比尼、德沃夏克、福尔斯特、马蒂努、奥尔夫、卡贝尔奇和菲舍尔的作品) 扩大了乐团曲目。
乐团简介:
布拉格交响乐团 (Prague Symphony Orchestra) 是一个总部设在布拉格的捷克乐团。该乐团传统上以缩写 “FOK “而闻名,代表 “电影-歌剧-音乐会”,反映了乐团创始人所设想的乐团活动领域。鲁道夫·佩卡雷克于1934年成立了该乐团。在20世纪30年代,乐团为许多捷克电影配乐,也经常出现在捷克电台。